南路边茶入藏:汉藏茶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摘要
关键词
全文:
PDF参考
赵杰翔.以盐为媒——对云南省云龙县盐业发展
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考察[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2023,50(05):156-166.DOI:
15970/j.cnki.1005-8575.2023.05.011.
杨海潮.茶文化初传藏区的时间与空间之语言学
考证[J].青海民族研究,2010,21(03):111-115.DOI:
15899/j.cnki.1005-5681.2010.03.013.
田茂旺.汉藏边茶研究述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5(03):22-25.
陈书谦.雅安藏茶的前世今生[J].中国茶叶,2017,
(07):45-47.
霍巍.西藏西部考古新发现的茶叶与茶具[J].西
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01):8-12+66.
DOI:10.16249/j.cnki.1005-5738.2016.01.002.
赵国栋.茶叶与西藏:文化、历史与社会[M].拉
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4.12.
李德洙,丹珠昂奔.中国民族百科全书6[M].西
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2015.12.
任乃强.康藏史地大纲[M].拉萨:西藏古籍出版
社,2000.
励轩,臧正.川菜入藏:汉藏饮食文化的交流
与 互 动[J].中 华 民 族 共 同 体 研 究,2023(04):158-
+175-176.
石硕.茶马古道及其历史文化价值[J].西藏研究,
(04):49-57.
泽旺夺吉.藏族茶文化论析[J].中国藏学,1994
(04):72-79.
茶马古道:横断山脉的终极征服者——来自词
与物的故事,北京大学陈保亚教授.转引自李贵平.历
史 光 影 里 的 茶 马 古 道[M].北 京: 中 国 文 史 出 版 社,
5.1.P18.
豆子.藏茶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基于降边
嘉措先生的访谈[DB/OL].中国藏茶文化研究中心.https:
//mp.weixin.qq.com/s/a2YiGDimqpzkymGlXkHtw.2023-7-21/2024-4-16.
赵国栋.西藏茶馆及其社会空间[J].西藏研究,
(06):100-107.
李冬.茶文化遗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
践路径与发展策略[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24,45(01):74-79+87+156.
杨嘉铭,琪梅旺姆.藏族茶文化概论[J].中国藏
学,1995(04):117-131.
佚 名.西 藏民 间 故事 选[M].西藏 人 民出 版 社,
,48.
刘志扬.边茶贸易与中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01):118-133+173-174.
赵运涛.符号里的中国[M].北京:中华书局有限
公司,2019.9.(电子书P7,P8)
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四川省志·川茶志[G].
北京:方志出版社,2019.7.第220页.
卢征良,李滨.从垄断到竞争:近代藏区边茶贸
易市场体系变迁研究[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1(02):37-43+64.DOI:10.16249/j.cnki.1005-
2016.02.006.
南路边茶史料编辑组编,何仲杰,李文杰,冯
沂主编.南路边茶史料[G].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
舒瑜.茶税、等级与现代世界体系——试论清末
到民国的边茶与印茶之争[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 科 学 版 ),2017,44(03):100-109.DOI:10.15970/
j.cnki.1005-8575.2017.03.014.
任敏.雅安市作为川藏茶马古道起点的历史地位
及现实意义研究[J].河南农业,2018(29):58-59.DOI:
15904/j.cnki.hnny.2018.29.030.
西 藏 自 治 区 人 民 政 府.林 芝 市 大 力 发 展 茶 产
业 助 推 脱 贫 攻 坚.[EB/OL].http://www.xizang.gov.cn/
xwzx_406/dsdt/202006/t20200603_142695.html.[2024-2-23].
傅崇兰.拉萨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94年版,第324页.
丹增;张向明主编:当代的中国西藏(上)[M].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年版,第406页.
南方嘉木|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华茶文化[EB/
OL].https://www.museum24h.com/360/nanfangjiamu/,
-4-22.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