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金》谈鲁迅作品中的社会观
摘要
《阿金》是鲁迅晚年的名篇,其中“我”对阿金的复杂态度值得深入探讨。阿金作为底层人民,表现出对被
纳入启蒙话语框架的强烈不屑。她在未被社会正统规训的情况下,展现出对周围事物巨大的搅扰与破坏能力。“我”
在面对真实的阿金时意识到之前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知识体系已然失效,这引发了“我”的困惑。同时,这一知识
结构成为“我”突破理解桎梏的障碍,使“我”感受到对固有认知结构的挑战。然而,“我”无法回应这种挑战,情
感交叠最终导致了“讨厌”的独特体验。换句话说,在鲁迅看来社会革命的启蒙话语从未真正成功,这里隐含着鲁
迅持有的反革命反启蒙视角,这和他晚年对文艺的期待,对革命的认识与理解是在同一个维度之中。
纳入启蒙话语框架的强烈不屑。她在未被社会正统规训的情况下,展现出对周围事物巨大的搅扰与破坏能力。“我”
在面对真实的阿金时意识到之前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知识体系已然失效,这引发了“我”的困惑。同时,这一知识
结构成为“我”突破理解桎梏的障碍,使“我”感受到对固有认知结构的挑战。然而,“我”无法回应这种挑战,情
感交叠最终导致了“讨厌”的独特体验。换句话说,在鲁迅看来社会革命的启蒙话语从未真正成功,这里隐含着鲁
迅持有的反革命反启蒙视角,这和他晚年对文艺的期待,对革命的认识与理解是在同一个维度之中。
关键词
阿金;晚年鲁迅;社会革命;启蒙话语
全文:
PDF参考
[1]鲁迅.鲁迅全集[M].卷16,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2005.492页.
[2]李国华.论鲁迅的过客意识与杂文写作[J].文艺研
究,2023,(01):89-103.
[3]丸山昇.活在二十世纪的鲁迅为二十一世纪留下
的遗产[J].鲁迅研究月刊,2004,(12):4-9.
[4]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第111页.
[5]鲁迅.鲁迅全集[M].卷1,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2005年,584页.
[6]鲁迅.鲁迅全集[M].卷6,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2005年,319页.
[7][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M].朱光潜译,商
务印书馆,1997.
[8]鲁迅.鲁迅全集[M].卷4,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2005年,615页.
[9]鲁迅.鲁迅全集[M].卷5,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2005年,446页.
[10]鲁迅.鲁迅全集[M].卷4,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2005年,13页.
[11]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毛泽东文集[M].第三
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
[12]王钦.迈向一种非政治的政治:鲁迅晚期杂文
的一个向度——以《阿金》为中心[J].文学评论,2019,
(01):128-136.
[13]早年鲁迅就接触过托洛茨基的思想,但在1932
年之后与其决裂.
[14][日]竹内实《阿金考》,参见竹内实文集第二卷
中国现代文学评说[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149页.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