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向人类:人工智能的美学意义发微
摘要
本文聚焦人工智能的现代美学意义阐发,从人类审美意识的发生机制切入,探讨审美活动的本质特征及其
哲学内涵。溯源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轨迹,指出早在文明曙光初现时期,先民便展现出“以人为本”的审美倾向,
通过克里特文明、中华三皇五帝传说等例证,揭示人类将神性特征与人性特质相融合的审美创造规律。进而提出两
条基本审美原则:审美要素源于人类认知的客观世界,且审美活动天然趋向人类本体。
哲学内涵。溯源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轨迹,指出早在文明曙光初现时期,先民便展现出“以人为本”的审美倾向,
通过克里特文明、中华三皇五帝传说等例证,揭示人类将神性特征与人性特质相融合的审美创造规律。进而提出两
条基本审美原则:审美要素源于人类认知的客观世界,且审美活动天然趋向人类本体。
关键词
人工智能;驱向人类;美学意义;主体审美
全文:
PDF参考
[1]叶 朗 . 美 学 原 理 [M]. 北 京: 北 京 大 学 出 版
社.2009年.
[2]柏拉图著.王晓朝译.柏拉图全集(第四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第2002年.
[3]徐 恒 醇.技 术 美 学[M].上 海: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1989年.
[4]李泽厚.美学四讲——美学三书[M].天津:天津
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
[5]朱光潜.谈美[M].成都:天地出版社.2019年.
[6]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
版社.1978年.
[7]康德著.邓晓芒译.三大批判合集(下)[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年.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