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传播视阈下文化符号赋能流量城市情感治理的研究——以柳州鱼峰歌圩为例
摘要
数字传播技术重塑文化生态的背景下,柳州鱼峰歌圩这一传统山歌文化符号通过新媒体平台实现“破圈”,成为连接城市情感治理与流量经济的重要载体。本文以“鱼峰歌圩”为案例,探讨文化符号在数字化传播中的赋能机制,及其对城市情感凝聚、文化认同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鱼峰歌圩通过直播互动、年轻化改编、商旅融合等策略,不仅激活了非遗文化的生命力,还为流量城市的治理提供了“文化—情感—经济”三方共振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
数字传播;文化符号;流量城市;情感治理;歌圩;文化认同;城市品牌
全文:
PDF参考
[1]包华武.年轻一代让壮族山歌“潮”起来[N].中国青年报.2024(1):60.
[2]陈俊峰,曾泉海.短视频时代流量城市情感治理的实践模式与过程机制——以淄博、哈尔滨与天水为例[J].学习与实践.2024(12):119-131.
[3]于凌.基于南京城市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城市品牌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战略新型产业.2024(35):146-148.
[4]王铮.用好互联网 传承民俗文化[J].人民论坛.2018(05):136-137.
[5]邹欣星.网络传播与民俗空间的衍变[J].东吴学术.2020(05):106-109.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