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电影跨文化传播策略比较研究——以漫威宇宙与《哪吒2之魔童闹海》为例

周 西硕, 祝 格格, 金 玟彤
西安工程大学

摘要


随着全球化让世界越来越紧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变得尤为重要。电影作为特定文化的载体,深刻反映了不同社会的文化价值观。本文在文化符号运用、叙事模式、文化适应策略等方面,采用案例比较法,对比分析美国漫威电影系列与中国电影《哪吒2之魔童闹海》的跨文化传播案例,深入探讨这些差异产生的根源,并总结各自策略的优缺点。研究发现,漫威通过“文化同化”策略拼贴全球化符号与普世叙事,虽实现商业成功却弱化文化深度;《哪吒2之魔童闹海》以“文化异化”重构本土神话符号与环形叙事,虽强化文化独特性但面临国际传播壁垒。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中国电影文化传播应平衡文化独特性与普世性、提高全民文化意识及文化输出的主动性、构建“软性宇宙”和跨文化对话而非单向输出。

关键词


跨文化;电影;文化符号;文化差异

全文:

PDF


参考


[1]田立.文化符号在展览设计中的艺术表达与传承[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5,5(03):77-79.

[2]邓雯超.《摔跤吧!爸爸》三幕式结构解析[J].传媒论坛,2018,1(22):158+160.

[3]牛心雨.环形叙事电影剧本创作中的结构设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22.

[4]J.W.Berry.Immigration,acculturation,and adaptation.Applied psychology,1997,46(1):5-34.

[5]Venuti, Lawrence (1995).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 New York &London: Routledge.

[6]周淑萍,刘玮博.“第三空间”视域下《原神》的文化输出策略研究——以璃月港游戏部分为例[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0(03):111-116.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