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黑陶文化基因识别与保护研究
摘要
剑川黑陶是白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具实用与美意于一体,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文化基因”为研究视角,田野调查与文献研究为主要方法,借鉴生物学“表型”理论,识别出剑川黑陶中所蕴含的文化基因,并划分为显性、隐性基因,针对两种不同基因类型提出工艺文化基因结群保护、建立剑川黑陶文化基因库、增进剑川黑陶文化基因当代表达三个保护路径。
关键词
剑川黑陶;文化基因;基因识别;非遗保护
全文:
PDF参考
[1]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243.
[2]杨庭硕,罗康隆,潘盛之.民族·文化与生境[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
[3]云南省剑川县志编撰委员会.剑川县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3.
[4]云南省剑川县志编撰委员会.剑川县志[M].云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391
[5]张琳杉.大理州境内的新石器文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7.
[6]杨圣敏.中国民族志[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231
[7]柏贵喜.文化基因的类型及其识别原则——基于民族工艺文化的一种构说框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1(06):57-64.DOI:10.19898/j.cnki.42-1704/C.2021.0608.
[8]武自青.大理白族本主崇拜中的多元文化融合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9.
[9]云南省剑川县志编撰委员会.剑川县志[M].云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425
[10]云南省剑川县志编撰委员会.剑川县志[M].云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391
[11]苏珊·布莱克摩尔.谜米机器[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18.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