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榆林腔历史与音乐形态探究
摘要
榆林腔作为鲁中地区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声腔体系承载着地域文化基因与集体记忆。榆林腔通过多元音乐元素的融合与创新,构建起独特的“戏—歌”复合表达范式。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文献研究、音乐分析等方法,系统解构其音乐本体的调式结构、板式特征及声腔衍变规律,结合区域社会文化语境考察其历时性发展轨迹,同时对其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全面探究,力求能够较为深入地挖掘淄博榆林腔独特的戏曲表现手法,揭示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
关键词
淄博榆林腔;音乐形态;“戏—歌”;传统戏剧
全文:
PDF参考
[1]苗晶,乔建中.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上)[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5:2.
[2]淄博市志编纂委员会.淄博市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5.
[3]王君宇.山东淄博五音戏音乐发展研究[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22:13.
[4]吕冰.山东地方剧种五音戏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D].山东:山东理工大学,2023:10.
[5]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4(20).
[6]傅聪,张发荣.论方言对山东五音戏唱腔的影响[J].大舞台音乐舞蹈,2024年第3期p28.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