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元素在国产动画角色塑造中的符号化应用与传播效果

张 剑兰
合肥城市学院

摘要


本论文聚焦非遗文化元素在国产动画角色塑造中的符号化应用与传播效果。通过分析非遗文化的符号特性与动画角色塑造的符号需求,揭示二者融合的价值与意义。研究发现,非遗文化元素可通过视觉符号转译、行为符号提炼、精神符号表达实现符号化应用,在提升文化认知、激发情感共鸣、构建价值认同等方面产生积极传播效果。为进一步优化应用与传播,需深化文化内涵挖掘、创新符号表现形式、拓展传播渠道。本研究为国产动画传承与创新非遗文化、提升国际传播力提供理论参考,助力实现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


非遗文化元素;国产动画;角色塑造;符号化应用;传播效果

全文:

PDF


参考


[1]李海燕.安徽非遗华佗五禽戏动漫化的文化价值及其发展前景研究[J].大观(论坛),2024,(10):105-107.

[2]杨茵.非遗文化在动画IP设计中的应用及传承[J].文化学刊,2024,(03):112-115.

[3]欧阳园园.非遗文化在动画IP设计中的应用及传承[J].文化产业,2023,(26):162-165.

[4]吕鑫.朝鲜族非遗文化动漫形象在旅游文创产品中的创新研究[J].采写编,2022,(06):43-44.

[5]赵龙.齐鲁民间艺术传播的新媒介——基于非遗动漫化的文化创新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22):104-105.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