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视角下《仪式》中的印第安民族身份认同
摘要
本文从空间批评的视角出发,依据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福柯的权力空间理论。分别从物理空间、心理空间以及社会空间三个层面探究《仪式》中混血儿塔尤从“双重边缘人”蜕变成为印第安大地之子的历程。认为塔尤的处境是印第安民族境遇的缩影,只有通过积极接纳并践行印第安民族的信仰,印第安民族才能摆脱身份困境。
关键词
空间批评;仪式;民族身份
全文:
PDF参考
[1]戴鸿斌.“空间批评视域下斯帕克小说中的苏格兰民族性建构.”外国文学研究43.03(2021):110-122.doi:10.19915/j.cnki.fls.2021.0039.
[2]亨利·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刘怀玉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年,第18页。
[3]孙笑非,and 左金梅.“空间批评视域下的《最蓝的眼睛》.”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4(2013):54-57.doi:10.16002/j.cnki.10090312.2013.04.012.
[4]于美娜,and 冷慧.“西尔科的小说《典仪》的生态批评解读.”理论界.01(2015):110-113.doi:10.13221/j.cnki.lljj.2015.01.023.
[5]约瑟夫·弗兰克:《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秦林芬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42页。
[6]张娜.“莱斯利·马蒙·西尔科《典仪》的生态意蕴解析.”河南农业.03(2021):56-58.doi:10.15904/j.cnki.hnny.2021.03.023.
[7]李雪梅.“印第安人的女神文化——以莱斯利·马蒙·西尔科的《典仪》为例.”当代外语研究.03(2014):53-57+73+78.
[8]张海榕.“空间批评视域下的辛克莱·刘易斯小说叙事研究.”国外文学32.04(2012):128-135.doi:10.16345/j.cnki.cn11-1562/i.2012.04.014.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