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的机器》中的人机关系困境与共生路径研究

陈 仕兰
云南师范大学

摘要


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机关系的挑战日益受到关注。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我这样的机器》通过对机器人亚当的塑造,探讨了未来人机关系存在的可能性及其面临的道德与社会困境。本文通过研究《我这样的机器》小说中亚当与人类角色米兰达和查理的互动,分析了人机关系变化为人机共生带来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查理对亚当的“告别”掲示小说中暗含的人机共生的可能路径,以期为人工智能及其社会影响研究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关键词


人机关系;人机共生;《我这样的机器》

全文:

PDF


参考


[1]代佳斯.(2023).“人类中心主义”机制的突破与敞开——论科幻小说《我这样的机器》《克拉拉与太阳》中的人机关系.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4(6),95-104.

[2]李建华.(2023).智能时代人机关系的伦理学慎思.理论月刊,9,5-15.

[3]梅夏英.(2025).伦理人格与技术人格:人工智能法律主体地位的理论框架.中外法学,37(1),26-44.

[4]任剑涛.(2023).人机关系会倒置吗?——ChatGPT“逃逸”引发的思考.人文杂志,5,39-51.

[5]尚必武.(2015).儿童福祉的意义探寻与守护方式:麦克尤恩新作《儿童法案》中的伦理身份与伦理选择.外国文学研究,37(3),53-63.

[6]尚必武.(2019).科学选择与伦理选择的冲突:麦克尤恩《像我这样的机器》中的人工智能与脑文本.外国文学研究,41(5),61-74.

[7]英汉之间:传媒、虚构与科幻——伊恩·麦克尤恩、格非、李洱对话录.(2018).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2,49-58.

[8]于海防.(2019).人工智能法律规制的价值取向与逻辑前提——在替代人类与增强人类之间.法学,6,17-30.

[9]周敏.(2020).人机共同体想象:以《像我一样的机器》为例.外国文学研究,42(3),73-86.

[10]Biwu, S. (2015). The meaning and protection of the child’s welfare: Ethical identities and ethical choices in ian McEwan’s the children act.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37(3), 53-63.

[11]McEwan, I. (2020). Machines like me (X. Zhou, Trans.). Shanghai: Shanghai Translation Publishing House.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2019)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