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用户状态功能使用动因研究——基于自我觉知理论与信息管理框架的实证分析

解 佳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摘要


随着社交媒介生态的嬗变,部分微信用户对朋友圈自我表露行为呈现出明显的倦怠倾向。在此背景下,微信状态功能作为朋友圈之外的一个替代性社交场域,既为熟人社交提供轻量化、低压力的表达空间,又能通过社交互动实现情感反馈与认同获取。本研究依据自我觉知理论和“防御—获得”信息管理框架剖析微信用户使用状态功能的行为动机。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表明:信息安全与场域环境对用户在微信状态中的自我表露行为有着关键影响。

关键词


微信状态;自我觉知;信息管理

全文:

PDF


参考


[1]于孟利,沈文瀚,郑博雯.社交媒体用户信息删除行为的动因研究——以微信朋友圈为例[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23,13(04):84-95+121.

[2]洪杰文,段梦蓉.朋友圈泛化下的社交媒体倦怠和网络社交自我[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42(02):76-81+85.

[3]陈阳,张睿丽.仅自己可见的朋友圈:社交媒体想象的互动[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42(12):56-62.

[4]程蕾,黄希庭.自我觉知与情绪、心理健康的关系[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14-18.

[5]田馨滦,韩钰馨,张晓娟.移动社交媒体用户隐私疲劳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和解释结构模型的分析[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21,11(05):103-113.

[6]申琦.自我表露与社交网络隐私保护行为研究——以上海市大学生的微信移动社交应用(APP)为例[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22(04):5-17+126.

[7]王水珍,马红宇.社交网站情感表露的积极性偏差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3(03):123-134.

[8]刘寅伯,倪晓莉,牛更枫等.网络自我表露对大学新生适应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0,28(01):132-135.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