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以昆明市晋宁区为例

唐 辰昊1, 周 忠全2
1、昆明市晋宁区博物馆
2、昆明市晋宁区石寨山大遗址文物保护中心

摘要


本文以昆明市晋宁区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预防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文章首先介绍了晋宁区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的现状及其困难,随后简要介绍了预防性保护的理论框架。最后,提出了完善预防性保护体系的建议,以期为滇中地区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的长期保护提供实施路径。

关键词


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历史建筑

全文:

PDF


参考


[1]赵彦.低级别文物保护单位数字化保护修缮及活化利用研究[J].智能建造,2024(9):1409-1411.

[2]张曼,于小涵,汤羽扬,等.城市更新背景下基于预防性保护的低级别文物建筑保护体系建构与实践:以圣祚隆长寺为例[J].北京建筑大学学报,2023(12):90-98.

[3]赵文茹,韩肖华,赵云龙.数字化技术在古建筑文化展示与传播方面的应用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4(5):162-165.

[4]王晓东.历史文化建筑改造中的关键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22,44(8):1882-1884.

[5]谢琳.南宁市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例[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23.

[6]刘晶晶.云南“一颗印”民居的演变与发展探析[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8.

[7]陈刚.新时期基层文物保护现状与对策再探讨[J].大众文艺,2018(3):38-39.

[8]吴美萍.关于开展不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的几点想法[J].中国文化遗产,2020(3):5-13.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