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心》:形式之裂中的存在呈现
摘要
作为叙事研究的理论基石与叙事分析的黄金标准,法国文学理论学家热拉尔·热奈特的叙事学理论时常被视为解构传统经典小说的首选工具。而倘若将这个经典的结构分析方法论运用到一个反传统小说的体裁——存在主义哲学小说,他们之间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本文将从热奈特叙事理论的五大维度出发,具体分析法国存在主义文学先驱者让·保罗-萨特的作品《恶心》,揭示它是如何以其时间线索断裂而陷入内在持续、叙述与存在体验的交织、聚焦方式亦趋向病态的感官失真的特点挑战传统叙事结构,突破小说叙事的规范性,从而检视这种种错位背后所蕴含的20世纪法国文学现代性转型趋势:从功能性叙述走向存在性表达。
关键词
存在主义文学;萨特;热奈特;法国文学
全文:
PDF参考
[1]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王文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2]让·保罗-萨特.恶心[M].桂裕芳,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
[3]李权文.当代叙事学的奠基之作——评热拉尔·热奈特的《叙事话语》[J].山花,2009(04):153-154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