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创新视角下槟城蜡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意产业融合路径研究

施 伊阳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摘要


本文以槟城蜡染为研究对象,探讨地方视觉符号在传统工艺中的当代表达路径。通过“壁画街”“槟城大桥”等具象征力的图像元素转译为蜡染图案,融合本地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建构符号现代化路径。在数智化语境下,本文尝试将地方文化资源进行图像再造,探索具有传播力与文化深度的非遗视觉表达方式。借助作者在马来西亚理科大学攻读硕士期间参与创意产业课程项目的观察经验,本文进一步聚焦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视觉创新与设计介入策略的可能性。该研究亦为文化视觉符号的现代转译提供了路径参考,推动非遗图像的本土化与当代化表达。

关键词


文创;槟城蜡染;地方符号;图像转译;数智化设计

全文:

PDF


参考


[1]杨晓辉.贵州民间蜡染概述[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8,(03):5-16.

[2]张欢,田鑫.丹寨苗族蜡染工艺及艺术特色[J].印染助剂,2019,36(01):10-14.

[3]Syahputra R, Soesanti I. Green Energy Approach for Batik Industry in Order to Increase Productivity and Maintain a Healthy Environment[C]//Springer, 2017: 391-400. DOI:10.1007/978-981-287-661-4_39.

[4]Wrońska-Friend M. Batik of Java: Global Inspiration[C]//Textile Society of America Symposium Proceedings, 2019. DOI:10.32873/UNL.DC.TSASP.0007.

[5]李方圆,朱晓君.文化多样性语境下贵州苗族蜡染与印度尼西亚传统蜡染的对比分析[J].上海服饰,2024,(12):55-57.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