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边角空白结构中的“不可言说”机制与潜意识图式建构
摘要
中国画中的边角空白结构不仅关涉构图形式的审美选择,更潜藏着语言不可达之处的精神意图。此类空白通过“非中心”的视觉布势与“未言之象”的意境建构,激活观者内在的情绪投射与心理修复机制,生成一种基于潜意识的图式逻辑。它不是空置的消极空间,而是象征张力的富集地,是图像语言主动退隐后的感知唤醒。边角空白在视觉缺席中生成精神到场,在“不可言说”的留白中完成图式与心象的深层对话,成为承载文化记忆与情感共鸣的重要视觉策略。
关键词
边角空白;潜意识;图式建构;水墨语言
全文:
PDF参考
[1]张婷婷.中国画艺术创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J].艺术大观,2023,(22):70-72.
[2]冯廷祥.表达与程式——对中国画程式语言的再思考[J].人文天下,2023,(05):81-85.
[3]三徐堂主.关于“中国画”的几个基本问题[J].收藏与投资,2020,11(07):95-102.
[4]李东.基于眼动追踪的中国画审美知觉研究[J].包装工程,2024,45(22):283-302.
[5]上官爵文.水墨掘进 写意新境——韩英凌及其时代新型水墨山水图式文本[J].艺术品,2022,(01):24-29.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