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性符号在赵无极绘画中的表现研究

储 君嘉, 杨 渝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

摘要


赵无极作为调和中西方艺术充分融合的代表,其思想意识不断的转变,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符号化语言的形
式。本文将着重从书写性这个角度来探索研究赵无极作品中符号化语言的表现运用,分别从其早期借鉴中国古代汉
画像石拓片的符号提取到其模仿保罗·克利绘画中符号化语言的逐步抽象,再转变向甲骨文的符号化语言形式,最终
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带有“书写性”的符号化语言形式。

关键词


赵无极;符号;书写性

全文:

PDF


参考


[1]赵无极,弗朗索瓦兹·马尔凯.赵无极自传[M].上

海:文汇出版社,2002.

[2]余旭鸿,(法)扬·亨德根主编.大道无极——赵无

极百年回顾特展[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23.

[3]林 扬.浅 析 赵 无 极 二 十 世 纪 五 十 年 代 的 艺 术

嬗 变[D].中 国 美 术 学 院,2022.DOI:10.27626/d.cnki.

gzmsc.2022.000158

[4]苏梦熙.中国美术与保罗·克利绘画互鉴研究[J].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21,(03):77-81.

[5]H·H 阿纳森在《西方现代艺术史》[M].天津美

术出版社.1994.

[6]陈芸,童威.抽象的抒情——赵无极绘画的视觉

形式与中国艺术精神[J].美术,2023,(12):133-139.

DOI:10.13864/j.cnki.cn/j.007273.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