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木偶戏数字化表现的实践困境及发展路径探究

黄 冰蝶, 孙 伦, 李 劭恒

摘要


非遗木偶戏是一种融合雕刻、表演、音乐与文学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其历史可追溯至汉代,于宋代趋于成
熟,至今已形成涵盖30余项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分布广泛、风格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当前,其数字化发展
正处于从记录保存向创新表现转型的关键阶段,面临着艺术语言转化失准、沉浸体验构建不足、文化特质表达缺失
以及传播与接受效能失衡等多重核心困境。本研究通过剖析木偶戏数字化表现与传统艺术本体之间的张力关系,提
出应系统构建数字美学创新体系,建立多维沉浸体验模式,深化文化转译机制,并制定精准化传播策略,以协同技
术应用与艺术本质的有机统一。该路径旨在推动非遗木偶戏实现从单纯技术应用向深度融合的艺术创造转型,为传
统表演艺术的数字化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


非遗木偶戏;数字化表现;数字实践困境;数字化发展路径

全文:

PDF


参考


[1]封保义.木偶艺术创新的思考——扬州木偶艺术

发展的三步曲解析[J].中国戏剧,2003,(05):27-29.

[2]王岑伊.数字化时代下传统戏曲舞台美术的挑战

及其出路[J].中国戏剧,2024,(03):30-32.

[3]王婷婷,程苑.《布袋木偶戏在数字化时代的突

围发展》[J].《戏剧文学》,2024年第8期,第112—117页.

[4]王婷婷,程苑.《布袋木偶戏在数字化时代的突

围发展》[J].《戏剧文学》,2024年第8期,第112—117页.

[5]杨天宏.戏曲艺术中数字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与

创新发展的思考[J].中国戏剧,2022,(07):81-83.

[6]孟可.在场数字化:虚拟现实视域下的戏剧数字

化 路 径[J].戏 剧 艺 术,2024,(05):20-29+49+6.DOI:

10.13737/j.cnki.ta.2024.05.015.

[7]葛芳.《数媒视域下民俗类非遗数字化传播研

究——以黄梅木偶戏为例》[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40卷第3期,第8—13页.

[8]沈运梦.《戏曲艺术中数字化应用存在的问题与

思考》[J].《民族音乐》,2023年第6期,第54—57页.

[9]袁联波.《成都木偶、皮影戏的生存空间及文化

境遇》[J].《戏剧文学》,2011年第3期,第75—78页.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