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山水画对“卧游”的阐释
摘要
所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卧游”一词的出现最早是由南朝刘宋时期画家、理论家宗炳在其理论著作
《画山水序》中提出。“卧游”不仅是一种艺术手法,更是中国古代山水画家们的审美活动和精神追求。但随着“卧
游”的不断发展,媒介的逐渐增多,“卧游”的方式也得到了很大的转变,从最初位居朝堂的文人士大夫通过山水画
欣赏能够“不下堂筵,坐穷泉壑”,到平民百姓们都能接受的大众文化,再到现在通过科学技术实现的“人在景中
游”。“卧游”以众多不同的方式和途径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净化人们的心灵,同时也成了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艺
术文化。
《画山水序》中提出。“卧游”不仅是一种艺术手法,更是中国古代山水画家们的审美活动和精神追求。但随着“卧
游”的不断发展,媒介的逐渐增多,“卧游”的方式也得到了很大的转变,从最初位居朝堂的文人士大夫通过山水画
欣赏能够“不下堂筵,坐穷泉壑”,到平民百姓们都能接受的大众文化,再到现在通过科学技术实现的“人在景中
游”。“卧游”以众多不同的方式和途径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净化人们的心灵,同时也成了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艺
术文化。
关键词
宗炳;卧游;记游;当代
全文:
PDF参考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2]宗炳.画山水序[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陈珏如.浅谈山水画中的“卧游”与“记游”[J].
艺术评鉴,2020,(01):57-58+63.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