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类型公共艺术介入乡村的主体间性转换

史 茜榕
西安美术学院

摘要


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苏珊·雷西首先提出“新类型公共艺术”的理论,不同于传统公共艺术的创作,新
类型公共艺术更注重空间与观众。本文以新类型公共艺术介入乡村的项目为对象,探寻其中主体间性在乡村这个特
殊场域中的关系转换。通过羊蹬艺术合作社、石节子村美术馆、许村国际艺术合作社中主体间性的分析,以期为新
类型公共艺术介入乡村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新类型公共艺术;艺术乡建;主体间性

全文:

PDF


参考


[1]宋倩.新类型公共艺术及其中国实践[J].美术,

2023,(12):146-148

[2]宋倩,冯乔.新类型公共艺术中大众参与因素的

研究[J].美术学报,2022,(04):128-133.

[3]吴文治,郭林娜,汪瑞霞.中国乡村设计的主

体间性与价值判断[J].民族艺术研究,2023,36(01):

126-135.

[4]赵嘉.艺术的潜力与乡村振兴——“羊蹬艺术合

作社”公共艺术乡村实践的经验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

2023,(12):35-39.

[5]隋缘.石节子美术馆——构建新型乡村艺术空间

的可能[J].民艺,2021,(03):35-39.

[6]周梦.公共艺术视角下的山西和顺许村乡村建设

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9.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