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融到文化认同的见证:川南地区蜡染纹样研究
摘要
本文以川南地区蜡染纹样为研究对象,聚焦其造型、题材与构成形式,通过比较分析系统梳理其演变过程。
研究发现,川南蜡染纹样深植于本地土壤,又始终以开放的姿态与中原、云贵等周边地域的蜡染艺术碰撞交融,在
传承与借鉴中形成了“和而不同”的独特面貌。纹样互鉴互融的过程表明了其背后多地域文化的交流交融,更揭示
了文化认同的持续深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艺术实证与理论支持。
研究发现,川南蜡染纹样深植于本地土壤,又始终以开放的姿态与中原、云贵等周边地域的蜡染艺术碰撞交融,在
传承与借鉴中形成了“和而不同”的独特面貌。纹样互鉴互融的过程表明了其背后多地域文化的交流交融,更揭示
了文化认同的持续深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艺术实证与理论支持。
关键词
川南蜡染;纹样;文化融合
全文:
PDF参考
[1]龙英.中国蜡染手工艺当代传承发展研究[J].艺术
教育,2025,(04):67-71.
[2]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珙县苗族蜡染纹样》
展墙文字[Z].四川宜宾: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馆,2025-
08-12.
[3]余学军,潘选主编.《蓝与白的艺术交响中国民
间蜡染文化》[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9
月:23.
[4]吴倩.四川珙县苗族蜡染的日常纺织物应用设计
[J].纺织报告,2025,44(07):50-52.
[5]李文欣,周怡,吴志伟,等.蜡染图案构成及其
文 化 意 蕴 研 究[J].西 部 皮 革,2020,42(07):88+102.
DOI:10.20143/j.1671-1602.2020.07.055.
[6]屈川.也谈“僰人”悬棺岩画中的铜鼓形象[J].西
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09):32-35.
[7]周婷,林宇航.地方非遗文化传承的探索与创
新——以珙县苗族蜡染技艺非遗传承人王丽红为例[J].四
川戏剧,2021,(04):69-71.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