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与重构:绵竹年画村的文化记忆建构研究
摘要
绵竹年画村作为国家级非遗年画核心传承地,通过空间重构、技艺传承与文旅融合实践,构建了多层次文
化记忆体系。本文基于文化记忆理论,分析其通过空间、实践与媒介三大载体实现储存记忆向功能记忆转化的路径,
探讨乡村振兴中非遗保护与文化认同建构的范式。研究证实,年画村通过墙体彩绘的公共转译、社群实践的身体化
传承及纪录片的叙事重构,生动诠释了文化记忆的选择性、建构性与社会性特征。
化记忆体系。本文基于文化记忆理论,分析其通过空间、实践与媒介三大载体实现储存记忆向功能记忆转化的路径,
探讨乡村振兴中非遗保护与文化认同建构的范式。研究证实,年画村通过墙体彩绘的公共转译、社群实践的身体化
传承及纪录片的叙事重构,生动诠释了文化记忆的选择性、建构性与社会性特征。
关键词
文化记忆;绵竹年画村;储存记忆;功能记忆
全文:
PDF参考
[1](德)阿斯曼(Assmann,J.)著;金寿福、黄晓
晨译.文化记忆:早期高级文化中的文字、回忆和政治身
份[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5:11-12
[2](德)简·奥斯曼.集体记忆与文化身份[J].文化
研究,2011.3-10
[3]谢兴.绵竹年画的境遇变迁及在乡村振兴中的墙
绘 再 现[J].绵 阳 师 范 学 院 学 报,2021,40(09):130-
134+141.
[4]刘慧梅,姚源源.书写、场域与认同:我国近
二十年文化记忆研究综述[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
学版),2018,48(04):185-203.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