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话剧《大宅门》的跨媒介叙述策略与艺术突破

田 蕊
上海戏剧学院

摘要


话剧《大宅门》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的保留剧目。自2013年诞生,十二年来全国各地巡演,常演常新。电
视剧《大宅门》由郭宝昌担任编剧并执导,于2001播出,共72集,多年来反复重播,成为几代人共同的回忆。电视
剧《大宅门》是一部经典名剧,以医药世家兴衰为背景的年代剧,以宏大的叙事、深刻的人物刻画、强大的演员阵
容,成为当时国产年代剧的标杆。话剧《大宅门》自诞生起,就备受瞩目,将72集长篇电视连续剧浓缩在两个半小
时左右的话剧舞台上,这对导演和编剧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话剧《大宅门》以文学文本为根基、影视IP为桥梁,
在跨媒介改编的实践中完成了一次传统叙事与舞台美学的深度对话。这部脱胎于郭宝昌同名小说与电视剧的舞台作
品,并未止步于对经典IP的简单复刻,而是通过对叙事结构的重构、视听语言的转译以及表演符号的创新,在有限
的舞台空间里承载起“百草厅白家老号”的百年兴衰,既延续了原作的精神内核,又开拓了话剧艺术的表达边界。
本文将从跨媒介叙述策略的实践、舞台艺术的创新性突破以及IP改编的价值启示三个维度,探析话剧《大宅门》如
何在文学、影视与戏剧的媒介碰撞中,构建出独特的艺术审美体系。

关键词


《大宅门》;跨媒介改编;舞台艺术创新

全文:

PDF


参考


[1]刘深.走近,走进《大宅门》[J].艺术评论,2013,

(04):100-103.

[2]刘淼.话剧版《大宅门》要带戏曲范儿[J].中国文

化报,2013,(005):1-2.

[3]刘轩.七宝楼台,可否碎拆?观中国国家话剧院

《大宅门》有感[J].上海戏剧,2020,(06):10-12.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