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视角下社交平台中表情符号的表意研究

张 欣欣
四川大学

摘要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表情符号(emoji)已成为数字沟通中不可或缺的符号体系,在社交互动、情感表达
和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表情符号的表意并非固定不变,其意义受语境、文化背景和用户使用方式的
影响,呈现出多层次、多模态的动态特征。本研究基于符号学理论,对社交平台上表情符号的表意机制进行系统性
分析。首先,从符号属性出发,探讨表情符号作为像似符号、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的多重功能。其次,从文化符号
学视角,分析表情符号在社交平台上的主要表意功能。通过上述研究,本文旨在深化对社交平台语言演变规律的理
解,同时为数字时代的符号学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启示。

关键词


表情符号;社交平台;符号表意

全文:

PDF


参考


[1]马莲,赵英臣.社交媒体中青年表情包的文化隐

喻探析[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4,43(5):69-80.

[2]盛新娣,张瑞,艾美华.意义的传递与接受——

关 于 文 化 传 播 的 实 质 内 涵 问 题 探 析[J].新 闻 爱 好 者,

2017,No.472(4):81-83.

[3]潘甜.纪录片《风味人间》的符号学解读[J].视

听,2019,No.141(1):57-59.

[4]华露欣,费周瑛.接受与共生:互文性理论在中

国[J].外语与翻译,2021,28(2):25-31.

[5]刘瑞兰,李红.符号化治理:一种网络舆情治理

的新范式[J].中州学刊,2025,No.343(7):159-167.

[6]程丽.记忆建构与符号运用:少儿主题出版图书

的价值观传播进路[J].科技与出版,2024,No.356(8):

112-120.

[7]王文艺.生成与转化:亚文化资本视角下女性向

游戏研究——以《以闪亮之名》为例[J].传播与版权,

2025,No.164(1):82-85.

[8]甘莅豪.图像的谎言:符号交际视阈下的视觉修

辞行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7(2):

15-26.

[9]胡易容,肖珺,孟华,等.意义共通:跨文化传

播中的符号问题[Z],2025:22-39.

[10]王慧.符号互动论视域下的微博舆论传播机制研

究[J].江淮论坛,2019,No.293(1):158-161.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