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联合SP教学模式对降低多管道患者CRBSI发生率的效果以及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价

李 丹丹, 寇 香草, 王 欢欢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摘要


目的:针对微课联合SP教学模式对降低多管道患者CRBSI发生率的效果以及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价。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外科监护室收治的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的研究对象,另选取该科室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由本院中级职称及以上的护理人员进行带教,完成所有CRBSI临床护理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理论学习。观察组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如下改良:①实施案例教学法;②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③培养学员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④改革成绩考核方式,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钾离子、钙离子、钠离子、血肌酐、尿素氮、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钾离子、钙离子、钠离子水平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是否患有糖尿病以及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是CRBSI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采用微课联合SP教学模式对护士进行教学可显著降低多管道患者发生CRBSI风险,同时在对患者的治疗中针对年龄较大、血糖较高、WBC、RBC、PLT、HCT、Hb、Scr、BUN、PTH等异常的患者,建议加强干预措施。

关键词


微课;SP教学法;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教学效果

全文:

PDF


参考


[1]才智,芦桂芝,丑新宇,等.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23):1830-1836.

[2]陈丽娟,刘丽红,孙林利,等.预防烧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范围综述[J].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0):970-977.

[3]刘军.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英语微课设计与开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5):66-68.

[4]Harden R M,Stevenson M,Downie WW,et al. Assessment of clini-cal competence usig objective structured examination[J].Br MedJ,1975,(1):447-451.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