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道地药材黄芩的本草文献整理研究

刘 兆熙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


黄芩作为中华传统药材,亦是黑龙江省道地药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临床意义。本文基于古籍本草及地方志文献,系统梳理考证黄芩的名称与别名、原植物、产地、性味归经与功效、采收与炮制、配伍、使用注意要点,旨在为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保护地方特色药材资源提供文献依据。

关键词


龙江道地药材;黄芩;本草文献;地方志;文献整理

全文:

PDF


参考


[1]佚名.神农本草经[M].尚志钧,校注.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219.

[2]吴普.吴普本草[M].尚志钧,辑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36.

[3]陶弘景.名医别录[M].尚志钧,校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15.

[4]陶弘景.本草经集注[M].尚志钧,尚元胜,辑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64.

[5]苏敬.新修本草[M].尚志钧,辑校.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204.

[6]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543-545.

[7]肖培根,新编中药志(第1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862.

[8]苏颂.本草图经:卷第十六[M].尚志钧,校辑.安徽: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53.

[9]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309.

[10]汪讱庵.本草易读:卷三[M].吕广振等,点校.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37.

[1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地)卷,(第2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196.

[12]毛子军,王秀华,穆丽蔷,等.黑龙江省植物志(第八卷)[M].黑龙江: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1:258.

[13]李中梓.医宗必读:本草征要[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91.

[14]孙思邈.千金翼方.影印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5.

[15]陈嘉谟.本草蒙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80.

[16]汪昂.本草备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75.

[17]黄宫绣.本草求真[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189.

[18]徐大椿.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附:药性切用[M].伍悦,点校.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79.

[19]张景岳.本草正[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14.

[20]清.叶天士.本草经解[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56.

[21]李中梓原撰,钱允治补订.雷公炮制药性解[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41.

[22]李中梓.本草通玄[M].付先军等,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11.

[23]沈金鳌.要药分剂[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241.

[24]张德裕.本草正义[M].程守祯,刘娟,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48.

[25]张秉成.本草便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10.

[26]凌奂.本草害利[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2:62.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