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心理与慢性疾病的关系研究及干预方法

谭 慧
沈阳焦煤股份有限公司应急救援服务沈阳分公司

摘要


应激心理作为一种心理应激状态,对人体健康特别是慢性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个体所面临的应激压力逐渐加剧,其对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的作用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旨在探讨应激心理与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及有效干预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及理论分析,研究表明,应激状态不仅能够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影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肠胃功能紊乱等的发生与加重,其还可能通过心理状态如焦虑、抑郁等间接促使慢性病恶化。针对这一关系,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干预策略,认为有效的认知行为治疗、心理疏导技术以及身心训练,如药物结合心理治疗、冥想和运动干预等,能够显著缓解应激心理对慢性疾病的负面影响,促进疾病管理和康复。研究结果为提升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优化医疗服务模式提供了实践指导,同时也对公共卫生领域与心理健康服务的延展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未来的研究需结合不同人群和疾病特点开展更加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实现个体化和精准化的治疗目标。

关键词


应激心理;慢性疾病;自主神经系统;认知行为治疗;疾病管理

全文:

PDF


参考


[1]奉新翔,金鑫,旷昕.慢性应激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进展[J].人人健康,2022,(10):69-71.

[2]刘存志.针刺与自主神经系统的关系[J].针灸和草药(英文),2023,3(03):137-138.

[3]曹雅,陈雨婕,王宁.心理性应激与代谢性疾病[J].甘肃医药,2020,39(04):293-295.

[4]王焕欣王素华.心理干预辅助治疗老年慢性疾病的疗效分析[J].饮食保健,2020,7(05):196-196.

[5]于治华.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20,(12):14-14.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