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话语素养下医患临终沟通的会话分析——基于《见证生命,见证爱》的案例记录
摘要
本研究以罗正鹏和高一虹提出的“死亡话语素养”理论为框架,结合路桂军《见证生命,见证爱》中的12个临终患者案例,采用基于格赖斯合作原则四条准则的会话分析方法,从认知、态度、话语实践三维度剖析医患临终沟通互动逻辑。研究发现,死亡话语素养是提升临终沟通质量的核心能力:认知层面科学知识传递打破未知恐惧,态度层面开放接纳营造安全沟通氛围,话语实践层面多模态互动满足临终者情感需求。医生通过“充分告知 - 深度聆听 - 积极建构”会话策略,助力患者及家属坦然面对生命终点,实现“生死两相安”。研究为临终关怀实践中医患沟通优化及医护人员死亡话语素养培养提供实证参考。
关键词
死亡话语素养;医患沟通;临终关怀;会话分析;《见证生命,见证爱》
全文:
PDF参考
[1]高一虹。死亡话语类型与社会变迁探索[J].外语研究,2019,36(2):1-6.
[2]路桂军。见证生命,见证爱[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3]罗正鹏,高一虹。走向死亡话语素养[J].医学与哲学,2023,44(8):19-23.
[4]秦苑,高一虹。我国情境中的安宁疗护家庭会议:结构、挑战与策略[J].中国外语,2021,18(4):54-61.
[5]林君忆,郭巧红。安宁疗护视域下死亡价值理念诠释与意义探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4,37(4):475 -480.
[6]Noonan K, Horsfall D, Leonard R, et al. Developing death literacy[J]. Prog Palliat Care,2016,24(1):31-35.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
